15 网瘾的成因和表现

Posted by 锐 on May 28, 2023

前言

网瘾这个词,在我上小学初中那段时间经常听大人们提起,那时候个人电脑已经普及了,也产生了一批终日玩电脑的网瘾少年,令家长们颇为头疼,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染上电脑游戏,分散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还有未来的工作,那大概是10年左右。 现在时间已经来到了23年,十多年过去了,网瘾这个词已经鲜有提起,那么是因为当年家长们的担忧被解决了吗?不,事实正恰恰相反,当年的少年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网瘾已经成为了常态,他们掌握着话语权,自然也就不会再提起这个包含贬义的词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反驳我,玩游戏太着迷的应该还是少数人,网瘾怎么可能成为常态呢?这里要做一个概念上的说明,网瘾即网络成瘾,主要包括信息成瘾和多巴胺成瘾,其中网游成瘾只占多巴胺成瘾的一少部分,大头都在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爽文、热点上面。

网瘾的表现

  •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举个最普遍的例子,刷抖音,这大家都熟悉,没事就想着刷抖音,本想着刷一条就干别的,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刷的时候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严肃一会儿生气,刷完了一阵空虚。想想,是不是跟上边网瘾的表现挺吻合。

15秒的快乐

短视频正如其名,内容短小,处处高潮,刷到好玩的了,大脑分泌出多巴胺,得到了奖励,然后继续刷下一条,也许下一条你不感兴趣,但接着刷吧,总有你爱看的。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小白鼠一个开关,按下去机器就会刺激它的大脑兴奋,结果小白鼠咔咔按,欲仙欲死一点没错。既然都是多巴胺的奴隶,人和老鼠又有什么区别呢?

推荐算法

短视频这么好看离不开推荐算法的支持,平台根据你的行为偏好定制内容和广告,这里面也用到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目的就是让用户沉迷,不停的刷刷刷。假如用户抵制住了这种诱惑,这反而是推荐算法的失败了。

选择困难

做选择是困难的,人在这种时候就很可能逃进推荐算法的怀抱。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百无聊赖之际,你是不是想着刷刷抖音、热点、知乎、直播,这一定程度上源于对选择的逃避,毕竟app里推荐的东西都是你爱看的,也不需要动脑。

情感体验

短视频的确能满足人的一部分情感体验,根据内容的不同,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短视频这类平台就成为满足这种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径。但这种情感体验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短视频一般十几秒甚至几秒,人在一分钟之内会刷到多个视频,会有多种情绪体验,可想而知这种几秒钟的情感体验十分廉价。况且如果不论情感体验的质量,人把自己的情绪交给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而推荐算法又由商家控制。他们就可以操纵用户的情绪,进而操作用户的行为。而屡见不鲜的就是对愤怒情绪的利用,经常会有媒体发布一些看了让人生气的言论或者对某件事情添油加醋的表达,人一旦愤怒了,他的行为其实就有很大的倾向性并且很容易被引导,用户看了这类资讯,很可能就会说出一些激进的话被人拿枪使。

免费的最贵

不要以为没花钱你就赚了,明码标价的产品你明确知道要付出什么,而免费的产品,卖的其实就是你,让你付出什么是未知的。 大家都知道的是注意力,短视频操纵了人的注意力,它会夹私货插广告,让用户更倾向买他,比如现在流量变现的方式 直播带货、软广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注意力被卖给广告商,而注意力这个东西被搞坏了就很难进行深度思考了,这个代价十分昂贵,而人们却心甘情愿地把它拱手让出。

无尽的庸碌

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边,大多数人白天都上班,领导总会安排无尽的工作生怕闲着,另外还有同事间频繁的打断。在今天,评价一个打工人是否靠谱的指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响应速度,能否对领导同事和客户的问题和需求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响应和反馈,即: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而这个过程中人是无法进行深度思考的,每天疲于应对各方的问题的需求,全是碎片化的东西。被折磨了一天回到家,自制力已经消耗殆尽,很容易刷起短视频让嘴角咧出扭曲的笑容。

结语

篇幅有限很多东西没说完,文章也跑题了,题目时网瘾我却只说了他的一小部分即短视频,剩下一个信息成瘾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看完全文,你可以知道我是认为短视频具有很大危害的,那么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首先要拒绝推荐算法,把主动选择变被动选择,然后要卸载各类资讯app或者把它放在很深的目录下增加找他的成本。